煮蛋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煮蛋器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机械-啤酒生产设备维修方式的应用与跟进(五)

发布时间:2021-10-26 04:13:13 阅读: 来源:煮蛋器厂家

7、对目前我国啤酒行业设备维修方式相干问题的思考7⑴、影响设备维修管理进步的老问题l 1987年国务院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指导企业走设备管理科学化的道路。但由于啤酒行业的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相对薄弱,领导认识不深、决心不大,员工的习惯不良、素质不高,致使对《条例》的实行和对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学习流于情势。许多企业长时间以来实行不坚决、贯彻不到底,时松时紧,反反复复,始终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l 企业领导逐步认识到设备维修和管理的重要性和紧急性,为了改变制约生产和经营的被动局面,不断提出维修架构改革方案,在采取集中还是分散的维修管理组织上试来试去拆迁签字后能换房子吗,分分合合,久无定论。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制、认识、素质和制度问题,换1届领导换1套做法,都是从头开始,没有连续、继承、进步和提高,不是螺旋式上升,而是花几年时间绕1个圈又回动身点,原地踏步。l 有的企业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全厂设备维修和设备管理的部门,或即便有设备科和工程部也不负责的对全厂维修体制进行通盘的计划和管理。各个生产部门的重要设备、机台、生产线采取什么维修和管理方式,常常由非专业的部门领导或维修技术人员自行决定,因人而异,带有很大的人治色彩和随意性。l 缺设专职设备维修管理人员,没有人分工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设备的故障模式、设备的停产损失、设备采取不同维修方式的维修费用等等工作,因此就不可能选择科学经济的维修策略,更不可能建立基于科学的设备维修体制。l 从设备维修工程师到直接参与*作维修设备的生产维修人员,普遍缺少对设备维修管理和设备综合工程的认识,缺少对维修体制、策略的学习和研究。工人重维修轻保养、重排故轻预防,工程师重设备轻生产、重技术轻管理轻经济的现象,极大地妨碍了现代设备管理体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7⑵、制约设备维修管理发展的新问题l 费效比最高的状态维修是建立在现代监测诊断技术基础上的。温度、振动、泄漏、腐蚀、噪声、裂纹、厚度、油样分析等高新监测诊断设备和技术的利用,使真正实现设备的状态维修成为可能。除在关键的设备上安装在线连续监测的仪器外,企业还应配备足够的便携式诊断工具,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l 全员维修和多技能培训是发展趋势提出的新要求。随着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人员的比例将越来越少,维修人员的比例会越来越多。现在的生产工人必须适应多机台、多任务的模糊岗位,还要参加设备的排故和维修;而专职维修工人,则应学会车、钳、焊的机械维修和电器仪表的维修。企业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在岗技术培训和轮岗实习的机会。l 为了提高维修资源利用率,原属于维修人员的部分保护保养工作正在向生产人员转移,部分大型、复杂的设备和低廉量大的维修工作正在向外部专业维修公司转移,而原企业的维修人员精简配置,主要负责设备的监测诊断和应急故障的排除。负责维修的部门应当在最经济的原则下,公道调配生产*作人员、企业维修人员、专业维修公司3种气力。l 备件管理是为了缩短修理停歇时间,与事后维修方式的效率直接相干。目前的物流业远未发到达企业维修备件可以零库存的水平,怎样使备件占用的活动资金和备件短缺酿成的损失之和最小,是个两难的问题。迫切需要从体制上、组织上保证:备件的采购使用者同时负责备件库存量和库存资金占用量;备件的仓管人员必须由专业管理工程师担当,实行科学的库存管理;备件管理采取集中分散模式,通用的、精密的、贵重的备件由工厂集中储备,专用的、易损的、修复的备件由车间分散寄存土地征收补偿是每年的吗,既便于控制又便于领用。l 公道分配维修的人力和财力,参比国外先进经验将财力的重点放到维修方面,将人力的重点放到保护保养上,以取得最好资源利用率:保护保养 检查 维修工作量 75% 5% 20%本钱 25% 10% 65%l 计算机的利用不但是进行维修计划和维修预算的编制、辅助设计、故障统计和报表生成;还要紧跟新的发展趋势,探索利用计算机进行故障特性分析、决策预防性维修和改进性维修、建立状态监测和自动诊断系统。l 建立设备维修管理的经济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将设备有效利用率、设备综合效率、故障频度和强度、故障停机时间、生产损失、维修本钱等等全部纳入监控范围民房被强拆应如何索赔,作为有关部门绩效和个人工作的考核根据。l 建立适合啤酒工业现状和发展要求的设备维修体制,应当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设备1生的寿命周期为进程,以设备设计、安装、使用、保养、维修的技术规范为标准,以所有部门全部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维修体制。8、结束语 建立适合我国啤酒工业和生产设备的维修方式和体制,既要结合我们的具体实际,又要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地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才能适应生产和技术设备的发展速度,适应时期的要求。作者简介黎少楠,男,1950年4月诞生。1982年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士学位。连续从事电气和自动化工作35年,1988年评为电子电气工程师,1直工作在设备维修和设备管理的第1线,参加过许多研制开发、技术引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的大中型项目,曾获市局级的科技进步奖。